為何選擇Firstrade開設美股帳戶?
投資美股有二種管道,一可以經由國內卷商複委託,二就是直接開設美股賬戶。
選擇國內卷商不用匯費,但每筆交易需要手續費,大概是在35usd左右。
美國卷商每筆交易費用約5-8usd,但需要匯費大概要800左右。
(以上都是大概就好,算很細我會很煩)
選擇Firstrade的原因:
1.Firstrade攻下市場的雄心壯志跟鴻海(紅海)很像,每筆交易費用已經下殺到2.95usd。
2.帳戶開通後30天內存入2000usd,可獲得500次免交易費用。
3.FINRA美國證卷同業公會/SIPC證卷投資者保護公司,重要認證會員。
4.7天24小時在線客服(線上即時通/免費國際客服電話/微信服務),這是我覺得最重要的考量。
能夠在開戶時得到客服人員的協助,在全中文操作界面保持資訊與下單的流暢會讓你節省很多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美國人的服務常是丟一台制式語音答錄給你,能夠做到7天24小時在線客服這麼拼的老闆絕對是個中國人。
投資理財該以化繁為簡做目標,太複雜的東西多數人都很難駕馭得好。
不管在整個投資策略、個股選擇都應該是相同的原則。
因為太複雜的東西往往都超過我們的能力圈。
5.連APP都是全中文界面,方便度第一
為何選擇開設美股帳戶而不是複委託?
全美有6萬名經濟學家,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預測市場。所以市場若是能被預測的話,這6萬名經濟學家應該多數人都退休了。
什麼是股票市場?
股票市場是一場沒有砲聲的戰爭,資金是武器而我選擇SPY作為我的戰略工具。
投資人若是以美股ETF作為被動型的投資策略(每年持續固定金額)其實可以考慮複委託更簡單。
但我個人的策略是被動型中又加了一點攻擊性,也就是如果股市每次下跌超過10%我就會加碼買進。
因此我需要更靈活、更能及時操作的工具。
這部分的策略將會以十年、二十年的期效來進行,也就是這帳戶完全是為我退休所預備的。
所以我不需要複委託,我設立的是一個退休賬戶。
關於SPY的績效和美國市場需要更多篇幅和數據來檢驗與說明,這部分之後再詳述。
不過巴菲特最近13年都無法擊敗SPY的績效。
2003-2015 巴菲特 171.45(累積成長報酬)
2003-2015 SPY 202.93(累積成長報酬)
但在1965年到2014年這50年間,巴菲特的績效其實高於SPY達162倍。
也就說明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隨著時間或年紀在做改變。
從攻擊型轉變為穩健型。
在投資理財的策略中,資產配置是蠻重要的一環。
在現金、公債、公司債、美股與台股該如何組合需要花非常多、非常多心力去學習。
每個人的個性與承受痛苦的能力不同。
我個人因已經持有公司債和部分現金(死都不會動到的那種),因此我可以承受較高風險性。
(風險性的定義為價格腰斬)
被動型投資將留在美股ETF,長線持有。
主動型戰場會在台灣個股,短線進出(所謂短線也有個半年到二年)。
對!生不到混血兒但台美股可以混血混搭。
我個人非常喜歡SPY(標普500),讀了很多很多相關資料。
如果巴菲特的績效就像攀登聖母峰的話,80%的人都忽略了山路上一路用完的氧氣瓶和屍體。
也忘了巴菲特不到10歲就開始被訓練攀登聖母峰,他的體能和心理素質是難得一見的。
美股ETF太多,我們只需專注能擊敗巴菲特的這一支。
讓你的青春裡住著巴菲特吧!
因此若是連個開戶平台都要看很多資料、細細比較才能做出良效決策的話,你大概會陷入資訊太多的焦慮中。
最近看了一些專注美股的blog,看了就好煩,寫一堆研究一堆。
最好是有那麼多銀彈可以一直打,要不然研究那麼多是要成為基金操盤手嗎?
很會講倒不如就一支會賺。
又不公佈持股,分析那麼多傷眼啊~
(我沒分析那麼多都覺得眼睛負擔很吃不消了)
(現代傷眼的人那麼多,要研究就該就找一支做隱形眼鏡的廠商來研究)
怕重點太多,關於Firstrade開戶步驟將寫在下篇。
[全中文介面的第一証卷Firstrade]只需八個步驟一本護照,無需郵寄實體文件的人性化卷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