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我用臉書私訊請教一位最近新書大賣的投資老師幾個問題

沒想到這一聊就是好久

話題從景氣對策燈號、融資水位與大盤成交量開始

我跟老師說 你的書我是和超越祖魯法則一起看

(因為老師所採用的選股法則-本益成長比是由吉姆史萊特提出的概念)

而且你的書我看得很慢

因為邊看邊算再加上2017年第四季財報才剛出

 

老師說我算是很認真的投資人

而且從照片上感覺很年輕 應該年紀不大 沒想到這麼用功

最好笑的是 他一直問我幾歲

「你應該不到30吧」他說

我們從投資聊到閱讀

從怪老子聊到石黑一雄

最後老師下了一個評語

現在愛看書的人越來越少了 像你這樣的人算是異類了

 

異類這句話讓我想了好久

我始終相信相由心生

一個人內心最真實的狀態會隨著時間反應在外表上

特別是年紀越大與同齡者相比

氣質好壞與否 旁人看的會更明顯

 

你一定也遇過標準美女 五官雖美 但看過就忘

我想談話的內容很重要

有些人除了新聞 日常 追什麼劇 吃的 玩的

似乎就說不出什麼東西了

一個女人有沒有氣質 來自對外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同樣的人 事 物 音樂 書籍在他們眼中永遠可以生出獨特的觀點

儘管有些懂得不深 但一定是個常保好奇心 樂於接受新知 

對學習不懈怠 對所處世界保常有一份關懷的人

這種人的氣場是難以忽視的

 

投資是一段非常安靜而且孤獨的學習路程

沒有同學 沒有老師 沒有測驗卷 

沒有人會盯著你的學習進度

沒有人在乎你的盈虧

市場很熱鬧 市場以外投資人有的只是獨處

自己安排學習的進度

自己好整以暇端詳失敗的原因

自己戒慎恐懼伴隨成功而來的驕傲

自己成為自己最大的敵人

 

而投資的結果則取決於你如何度過這樣孤獨的時光

我們每天早上在同一張床上起來 面對同樣的問題

這些問題可能是

不挺你的老闆 不講理的客戶

不聽話的兒女 不快樂的長輩

沒有愛的婚姻 沒有溫度的現實

每天下班後 同樣吃著晚餐 打開電視直到該睡覺的時間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以安全感餵養漸漸瘦弱的人生 以也為快樂

 

突然間 現實變的有趣多了

道瓊今天大漲

該買進嗎 該放空嗎 

怨嘆持有部位太少讓你感覺充滿活力

川普一整天不停在推特放火

整個市場充滿預測

 

魯迅說「哪有天才 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

而我則是把時間都用在閱讀上

每天我規定自己閱讀的時間至少要1~2個小時

我知道市場可以找出每個交易人的心理弱點 然後出拳猛揮

我用閱讀學習成長

要成長到比內心的魔障還巨大才行

 

當老師說我是異類時 我既吃驚又不意外

不意外的是我常常被這樣歸類

吃驚的點則在於那麼多投資人不看書以至於我成為異類

閱讀是一個人從學校畢業後的終生學習方式

當工程師要學習

當律師要學習

當醫師要學習

那為什麼投資不用大量學習 

 

閱讀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我們之所以抗拒簡單的事 是因為簡單的事往往需要改變行為

也就是因為這樣「簡單」其實是一種既高超又複雜的表現

閱讀以外的時間 若還沒有筋皮力竭我會穿上球鞋

讓運動的習慣成為行為改變的關鍵習慣

 

有人說 孤獨讓人空虛

所以尋找酒精的刺激 購物的滿足 曖昧的填補

我以為 閱讀裡有更寬廣的力量

除了有巴菲特的視野還有石黑一雄的世界

每天有各路英雄成為你思想上的力量

有人說 孤獨讓人意志力特別薄弱

我以為 孤獨讓人特別理智

 

當我沈默閱讀時 我會覺得很充實

當你因為寂寞而空虛時 我知道那是因為你尚未找到屬於你人生的熱情

在這個資訊量多於質的世代裡 培養自我對話的能力很重要

暢銷作家Peter Su的書籍會熱賣是因為它幫助很多人完成自我對話

但是自我對話不代表自我進步

療癒與進步是二件事

 

行為是真的 計劃是假的

你的學習狀態會比你以為的更有力量

投資的旅程很遠很暗 同伴是奢侈的

惟有認真面對孤獨 直面學習 懷疑自己的人才能遇見真正的自己

投資失敗的理由千百萬種 但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條

真正的交易人只能接受失敗 不能接受放棄

別讓最大的遺憾畫在不夠努力 沒有堅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費絲小姐 的頭像
    費絲小姐

    費絲小姐

    費絲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