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投資以來常常看到很多財經作者談到獨立思考在投資領域的重要性。
很像運動之於健康的重要。
就是大家都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但其實感覺不到它真正的影響力。
但是任何一個成年人在下決定之前必定是經過大腦計算利弊得失。
那我們可以說只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就算是獨立思考嗎?
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以為自己是獨立思考。
要知道,大腦最強大的區域之一叫基底核與杏仁核。
前者透過習慣控制你;後者透過情緒掌控你。
這二個小小的區塊讓你透過下意識就做出大量決策,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
大腦中還有一塊皺皺的像一堆腸子的地方,叫新皮質,負責學習、計劃與高層次的思考
功能,你可以把它理解為「知識複利」的帳戶。
人腦這個區域比其他物種發達,因而能採取有意識的學習法主導自己的進化。
在這裡發生更高等的邏輯思考能力,讓你可以從更高的層次來學習和診斷多種可能性。
我所理解獨立思考的定義是-建構在學習大量普通知識高層次的部分戰勝低層次區域的思考。
這三個地方人性(杏仁核)、慣性(基底核)、思維性(皮質)將勾勒出你稱為命運的一生。
為什麼我想寫這篇呢?
因為上週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很多財經作者都會在臉書的粉絲專頁做贈書抽獎活動。
一般來說都會把書封照出來讓大家留言版主指定的一句話,再用電腦隨機抽出。
但上週某財經作者的遊戲規則是給了一些線索要大家留言猜書名。
你們也可以來猜看看❤️
-這篇發文總計有167則留言-
大家的答案都是「成為一名價值投資人」。
我知道最近有本新書叫「這才是價值投資」,但「成為一名價值投資人]這本書我沒聽過。
「成為一名價值投資人」成為壓倒性的答案。
那時還不知道正確答案的我詫異著原來台灣的股民都這麼用功!
沒想到「成為一名價值投資人」這個答案居然是錯的!!!我的天哪!
書上寫的「羊群效應」真實在地在我眼前發生。
▲所謂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係指人有一種根據觀察週邊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而自
動進行從眾的行為,通常在困惑或感到壓力之下最容易發生。
當第一個人寫下錯誤的答案,第二和第三個人跟著複製貼上時,泡沫儼然形成。
從眾心理發揮的作用簡直超乎想像。
google一下書名就知道根本沒有這本書。
而我留言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ㄧ、為什麼要說不知道,難道不想要那本書嗎?
當然。想要到已經查好改版後的上市日期是5/30,我不會放過好書的!
二、既然想要,為何沒有複製貼上「成為一名價值投資人」畢竟這在當時看起來是幾乎
正確的答案?
對我來說,不知道正確答案這件事的重要性勝過回答出正確答案的。
因為不知道正確書名這件事代表著我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所以答案對錯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需要下更多功夫做好投資前的準備。
三、或是也可以根據線索google一下找出正確答案啊?
我在投資知識方面是非常大方的,300元一頓飯與300元一本書,前者是發展杏仁核、後者
是訓練新皮質,而我會選擇後者。
然後自己是有在寫字的人,所以可以想像十萬心血熬煉的不易,尤其投資書籍還內含血
跡斑瀾的操作歷程。
所以如果抽中一本好書我會很開心。
但如果買到一本好書我也同樣開心。
只要今天發現一本讓我覺得是葵花寶典的書,我都會很謝謝分享的人與那位無私的作
者。
閱讀人會用行動支持人生中最值得的投資。
從這件小小的抽書贈獎活動就可以發現群眾效應比你我能意識到的發生的更頻繁、更容
易。
在前面我已經為獨立思考下過定義:
1.首先是建構一個擁有更多知識的皮質層
2.訓練自己更客觀(意思是克服人性與慣性)
根據卷商統計,股市中散戶贏錢的比例約5%。
獨立思考可以說是進入那前5%的入場卷。
獨立思考的人不盲從別人因而與那95%走出不同的路。
但接下來的更難。
接下來要挑戰的是-態度開放,意思是不盲從自己。
所謂的態度開放並非指吸取新觀念而是摧毀舊觀念。
這裡難在:
1.大腦中的杏仁核會自動產生情緒對抗它所認為的批評與指教。
2.必須要有一個相對聰明、相對可信賴的人能看出自己的盲點。
巴菲特曾說過查理蒙格對他的影響無可取代,他用思想的力量,讓我從猩猩進化到人類
,否則我會比現在窮得多。
蒙格就是智力上足以與巴菲特匹敵、道德上又完全可信賴的夥伴。
看到這邊覺得很辛苦的話,幸好世界上還有個東西叫ETF,讓你輕輕鬆鬆也能加入財富自
由的行列。
我覺得辛苦是真的,畢竟散戶絕大部分都是上班族,學習都是要把握每個空檔。
學習需要拉出一個與自己作戰的長期戰線,意志力和體力都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
而擁有一顆謙卑的心與良好的認知能力才能走得長遠。
但想法相近的人就會選擇同一條路。
最後,大家可以想想若是這個按提示猜書名的活動發生在你身上,你的回答會是什麼?
你可以誠實的作答嗎?
羊群效應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
你可以透過錯誤的發生來追求進步嗎?
成功的關鍵在於從知識中學習、從錯誤中成長,這是我從社群活動裡得到的心得。
很有趣的心理學效應,與大家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