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的強勢與衰退一文中,我寫下這一年投資人最好的策略是遠離市場多多讀書
去,那時我沒有把原因講得很詳細。
除了當前的指數在萬點之上,選股難度提高之外。
我也意識到將大量精力投入學習投資的我體能狀態實在太差了。
每天下班回到家後,我就已經累倒在床上立刻睡著。
只是做好工作和學習而已就已經讓我分身乏術了。
如果2018的投資難度變高,我認為應該要用更好的狀態去準備,而不是硬撐著用希望
選股。
我發現「我需要更好的體能,才能同時做好很多事」。
因此我開始跑步鍛鍊體能。
一開始只跑短短的200公尺。
只是短短的200公尺我就覺得我的肺快炸掉、腿超軟。
從200公尺到400公尺。
從400公尺到600公尺。
從600公尺到800公尺。
到今天跑步3個月已經可以跑到1公里了。
跑步的道理,其實跟投資很像。
如果一開始跑就把眼光鎖定在一公里,你會覺得好遠、好久,每一步都變的很沈重。
但是如果每跑一步視線只專注在下一步,就會不知不覺跑到目標。
有時目標太遠、太大只會讓我們有心無力。
但這時如果試著專注眼前的每個小目標,只要大方向沒變,最後就能走到。
記得第一天才跑200公尺,我就已經氣喘如牛連多一分鐘都無法堅持下去。
但是我從200公尺開始慢慢堅持,到今天200公尺對我來說已經是很輕鬆的距離。
從跑步不會流汗到今天全身毛細孔張開,整個人很舒暢。
每個一小步對我來說都是狀態的調整,對意志力展開的測試。
步伐戰勝的小小限制帶來的是精神變得更好、體態更好、體能更好。
如果說財富自由的目標就好像到紐約跑半馬一樣,那一開始就把視線放在半馬只會
讓你清楚的意識到目標有多麼地遙不可及而讓心情變得沈重,忽略了一路的豐收。
在每次跑步前我會衡量今天適不適合練習。
有沒有下雨。
氣溫太高嗎。
精神不濟嗎。
昨天睡飽了嗎。
不是每一天都適合跑,也不是每一次都要跑到一定的長度。
就像投資一樣,最重要的是根據外面的環境與自己的狀態來評估要怎麼做。
有人下雨照樣路跑那是因為他的訓練程度比自己強。
有人可以跑半馬那是因為他在跑步裡面找到樂趣並且持續專心鍛鍊自己。
有很多人能跑完半馬,但更多的是像我當初一樣200公尺就可以被KO。
在四月上的投資課程中,老師在課程回答了大家都很感興趣的一個問題-現在可以進場
嗎?
他不反對投資新手在這個時間點進場買股,累積經驗,因為在股市裡越早嚐到敗果未必
是一件不好的事。
除此之外,老師也有提到這時的進場條件包括要有好標的物、進場前做足功課及嚴格的
資金控管。
可是幾次投資課程的觀察下來,我發現人要有自知之明真的太難了。
舉例來說, 上次課程內容教的是以本益成長比PEG為投資估價方法。
在PEG估價法中預估EPS報酬率是此估價法的任督二脈。
若你要知道一個人的程度,聽他問的問題就可以。
我記得有一位大哥問老師:進場前會不會看「五日價量」。
在此刻,若投資人在萬點之上能找到PEG落在0.66~0.75的賺錢公司代表你買進的價格已
經被市場低估很多。
加上低於30億的股本的條件限制,若被法人開始吃貨以後,成長股的報酬率是很驚人的。
PEG的數值已經幫助投資人去算好價格,低股本的限制則增加了漲幅的力道。
因此「五日價量」這個問題的邏輯實在很奇怪。
問題的重點該是:
1.預期EPS成長率的各種方法/資料收集的各種管道/實際預估經驗。
2.在PEG0.66~0.75進場後跌幾%升幾%的的整套動作會是什麼。
3.新手適合照顧幾支股/資金分批進場的設定又該如何拿捏。
4.若需要技術分析老師建議的工具會是什麼/參數又是如何。
5.討論自己的選股流程與結果。
但除此之外,更多上課的投資新手是不開口的。
我認為老師說的沒錯,在有好標的、做足功課與嚴格的資金控管下的確可以進場。
說的是簡簡單單3件事,卻需要3000小時打底才能到頭部。
有多少人對這3000小時有自知之明呢?
我覺得投資很像你有了第二份工作。
下了班後因為多了第二份工作,工作量會變得非常龐大。
若身體疲倦至極,這種狀態下的堅持會變得異常辛苦。
你應該在這種堅持下找出適合自己的配速頻率。
跑步的過程和投資過程一樣,跑的時候要配速,有跑也有走,否則精力很容易消耗殆盡。
市場也一樣,有時你要跟著趨勢走,有時要走自己的路,因為快慢相間的節奏才能長久。
21K是綿延無盡的距離。
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我們只要專注眼前的每一步,去感受每天紮紮實實的訓練對自己
帶來的變化,去享受這個努力的過程,那麼只要方向是對的,有一天就會抵達終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