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好久沒有發文,這段時間我把重心放在調整學習方式上,畢竟要看的書真的非常多,我一直在
思考如何學習系統化這件事,也就是提升輸入良率。因為當你明白投資世界是有門檻的,所
謂的獨立思考前提是要有很多內化的資料,你就必須花時間在大量學習上,所以我認為一位
優秀的投資人不會有太多時間頻頻發言,因為他得花很多時間在預備自己。
今天整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殖利率曲線倒掛這件事有重大的意義,包括我們對市場的判斷,對
風險的看待。雖然聯準會主席和眾多經濟學者並不認同殖利率曲線倒掛與經濟衰退的相關
性,最大的理由在於QE政策導致這個市場信號已被扭曲,也就是「這次不一樣」。
之前曾預見金融海嘯與科技泡沫的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說過:Fed做過最危險的事,就是說服
投資人這次不一樣,在2019/06/12馬克斯對其橡樹資本客戶發表的信件當中,質疑了現在市
場上諸多的金融理論:
1.經濟不一定會陷入衰退
2.持續實施QE,可讓經濟永遠繁榮
3.聯邦赤字可以大幅增加,卻不會帶來問題
4.不需要擔心國家的債務
5.在沒有通膨的情況下,經濟依舊能強盛
6.利率可以長時間的保持在更低的水位
7.殖利率曲線倒掛不一定代表經濟衰退
8.即使沒有獲利,企業及股價依舊興旺
這些也全都是我的質疑!
來檢視一下聯準會與過去幾次循環的關聯性。
1989年那次,聯準會於1989年5月進行最後一次升息,結束了那輪升息循環,6月出現殖利率曲
線倒掛後,在同月份開啟降息循環。
2000年那次,聯準會於2000年5月進行最後一次升息,結束了那輪升息循環,7月出現殖利率曲
線倒掛後,在2001年1月份開啟降息循環,一次降了2碼。
2008年那次,聯準會於2006年6月進行最後一次升息,結束了那輪升息循環,8月出現殖利率曲
線倒掛後,在隔年2007年9月份開啟降息循環,也一次降了2碼。
就過去的經驗來看,往往是聯準會先中止升息循環,接下來出現殖利率曲線倒掛,後而接著降
息循環與經濟衰退。
2018年12月聯準會進行最後一次升息,2019年3月公債殖利率出現倒掛(3月對10年期),聯準
會在7月和9月分別降息一碼,同期間8月份正式出現2年對10年利率倒掛。
殖利率曲線簡言之就是長債的息率低過短債的息率,任何一個有基礎知識的投資者都知道這
是一個反常訊號,美國公債有多種期別,其中10年期的公債是大型法人資金的停泊港,因此10
年期的公債利率指標是一個比股市還靈敏的溫度計。
短期的公債收益率由聯準會間接控制,但長期國債的息率則由市場控制。當市場預計美國會
降息刺激經濟,投資者因而預計長債息率會低過短債所以資金會開始購入長債,當越來越多
資金停泊在長債時這些債卷的息率會越低而債價越高,那麼預先買了長債的投資者就能鎖定
利潤,原因是債息跌而債價升。
現在我們來看巴菲特在2008金融風暴時於《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
-Buy American.I am.
在這篇充滿智慧的文章裡巴菲特要表達的重點就是他正在購買股票,而且他要大家現在就去
買股票,以此為証。
不過我們現在要看的重點在下面這句話:
The financial world is a mess,bo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abroad.Its problems,morever,have
beenleaking into the general economy,and the leaks are now turning into a gusher.In the near
term,unemployment will rise,business activity will falter and headlines will continute to be
scary.So....I've been buying American stocks.This is my personal account I'm talking about,
in which I previously owned nothing but Unites States government bonds.
譯文:
金融市場一片狼籍,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金融系統的問題開始滲入實體經濟。
短期來看,失業率會繼續上升,商業活動會繼續萎縮,各大報紙的頭條會繼續嚇人。
所以我正在購買美國股票,我說的是我個人投資帳戶。
在此之前,該帳戶中全部都是美國國債。
巴菲特從不預測股市,但身為一個投資天才一定懂得判斷趨勢,並做出資本運作。在08年之
前他的個人帳戶持股為0,國債滿倉,08年之後持股為滿倉,國債為0,資本運作完全天才呀!
那麼回到我們的問題為什麼會出現倒掛?就是因為美國公債已成為大型資金的停泊港,以鎖
定利潤,所以倒掛的意義在於大型資本家或是機構已經看壞市場。
2018-2019年公債的長短息差不停收窄,倒掛已無法避免,這是一個聯準會無法扭轉的趨勢:
2年 2.67% 10年 2.95% 息差0.48% (2018/07/29)
2年 1.47% 10年 1.52% 倒掛出現 (2019/08/27)
2年 1.64% 10年 1.69% 息差0.05% (2019/09/27)
波克夏累積的數千億美元中,大部分是由最好的十個機會帶來的,巴菲特是一個非常聰明而
且非常自律的人,他看準不只十次但大部分的錢是從十個機會賺來的,你不會想注意這個道
理,因為這不是大多數人奉行的投資哲學。每個人都認同巴菲特的投資方法,但卻只有極少
數的人能違反本能,儘管違反本能是個好主意!
巴菲特這個天才,是全球最賺錢的第二大公司的CEO,一位11歲就買了第一張股票,21歲時
可以一直翻閱標準普爾手冊,廢寢忘時的記下幾百檔股票數據的這位頂級投資人,他比大
多數人更聰明、更理性、更熟悉資本市場的運作也更熱衷投資。然而像這樣的天才在
2007年並沒有選擇去抓住股市末升段,因為他知道股市難以預測,所以他選擇固守在能力
圈,這是一種超強理性思維所展現的投資行為。
時間與耐力在投資市場是最強的戰士。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有耐性等待適當的時機,而不是
上癮的trade,在灰犀牛、黑天鵝亂竄的世界裡耐性會比假裝什麼都懂好得多。
巴菲特在接受《Forbes》雜誌訪問時說「我想一個人能做的最重要的投資,是投資他自己,
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實際上能把潛力轉換成實力的人少之又少。我聽過一個很棒的說法是這樣「人的潛力就像
一個空瓶子,能裝滿多少就是你的實力」。再強調一次投資世界是有門檻的,我們必須花大量
的時間來建構資料庫,以及對資本市場運作的理解,因為你想成為1%的人就不能做和99%的
人相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