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都需要成本,包括做自己。

看過很多書、很多文章都在強調做自己這個概念。

可見得做自己儼然是一門時代的顯學,然而事實上選擇不做自己卻是大部份人的選擇。

談做自己的文章已經夠多了,今天我想談的是「做自己的成本」。

我相信每個人都想做自己,只是大部份的人都缺少做自己的成本。

 

1.能力

做自己的前提-首先你得是個有能力的人。

 

例如,你覺得辦公室的同事或老闆無腦、懶惰、愛推卸責任、愛抱怨.......一大堆。

你很不滿意你的職場,這時內心呼喊你出走做自己。

走人的念頭常常比生理期還快來報到。

常常滑人力銀行檢視一下最近的職缺。

看完之後被現實打敗。

所以繼續啟動每天幹在心裡,互動冷淡,自尋樂子的模式,

忍不了的時候頂多來一句「要不然要怎麼辦呢?」就繼續駛得萬年船。

 

例如,你覺得你的伴侶很無趣、小氣、自私、脾氣差、腦長差、心長歪......一大堆。

你很不滿意這段關係,這時內心呼喊難道我一輩子就這樣嗎?

但好死不如賴活著,有總比沒有好。

將就將就,要不然太挑就沒得用。

(哎呀!剩著剩著有一天就會遇到彭于晏)

(有剩就有希望)

血拼現實之後繼續為現實支付你的人生。

(要是頭腦清晰考慮到各種現實因素是正確的邏輯就不會走到將就這一步)

其實我們不是被現實打敗我們是被自己的能力打敗,

我們的人生就這樣子被封印在重重現實之下。

我們不一定羨慕有錢人,但我們會羨慕那些能做自己的人,

我們做出的選擇叫做-安全感,安全感看不見但它是超級強大的人性。

(任何事回到人性你就不會覺得意外)

昨日同今日,明日亦同今日,基於安全感我們選擇日復一日。

可惜我們不滿意這樣的日復一日,我們的眼睛談到生活就熄了光彩。

所以我們需要用美食、旅行當作快樂安慰劑然後把感官放大,回到軌道內再調成無感好繼續將就。

將就的意思是人生若可重來,很多選擇都會翻盤。

我們並非自己人生的主人,充其量只是現實餵養的僕人,現實一開口我們都下跪。

 

蔡依林沒站穩之前只能走看我72變的市場路線,要出走現實需要能力,

成為呸姐之後要安室有安室、要Hardwell(世界百大DJ第一名)有Hardwell。

我十分明白現實的重要,也十分明白現實的力量。

決戰現實若沒有烏托邦級的欲望那就需要能力,烏托邦級的欲望和能力你應該知道哪種比較容易做到。

記住這句話,不喜歡的就改變它,不管用多久時間對戰到底。

不要像個變態一樣總對社會存著憤怒、對人生哀怨。

一切的選擇都是自己做的,就算有人逼你也是經過你的同意。

我十分鼓勵受苦,因為除非事情變得很痛苦和毫無選擇,否則人是不會想要探索自己的。

苦痛是個好老師,因為苦夠之後才有他媽的動力改變。

人生有時就是差這樣他媽的勇氣。

不要說要不然怎麼辦,就做你當下能做的改變,不要放棄努力壯大自己的能力、努力寬廣自己的眼界。

(順便一提,旅行的意義有很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去混屯自己原本的價值觀)

(要不然,三觀如何開)

(三觀就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對你的人生不要認輸,不管你的年齡與性別!

一旦認輸,沒有人會幫你戰,這是獨立的最高精神。

 

2.捨棄

什麼都不能捨棄的人,什麼都無法改變--進擊的巨人

一個真想要做自己的人,必要的時候連人性都要捨棄。

越聰明的人,坐享現實利益越巨大的人,往往做的事情越少且只待在安全的地方。

因為過著安逸的日子,安逸的日子過慣了就絲毫沒有追求做自己的欲望了。

除此之外,還會去干預別人跟批判別人追求外面的世界。

做自己常常跟安逸呈現180度的對分位,當然沒有到做流浪漢那麼誇張。

只是帶著傲氣要衝破一身的限制怎麼可能會是平坦的路?

你知道嗎?所有的電影都不會是安逸的故事,如果是的話根本沒人想看。

因為太無聊,因為太無趣,這就是安逸的人生。

人生安逸的高潮就是當你變老,你只需看電視、吃飽、睡覺和等死,絕對軌道內。

抓緊安逸其實就是犧牲精彩,在我們還能精彩的時候我們選擇犧牲它。

精明現實的人不過提早變老而已。

就像跟團旅行的人,行程絕對輕鬆安逸,上車下車拍拍照。

但絕對易忘。

花了錢到此一遊的精彩度跟自助旅行大不相同。

後者錢花的不一定比較少,但一定比較累,有時還會遇到意外可說超級不輕鬆安逸。

但靈魂感不同,不是嗎?

你忽略靈魂,他就忽略你。

 

3.解構

昨晚我問小孩,你知道父母最大的責任是什麼嗎?

小孩:照顧我們,愛我們。

我:那只是基本。

我:我最大的責任就是把你推進社會這個舞台,幫助你找到你的命定。

我繼續說:你高中畢業後就去打工遊學,回來之後再告訴我你決定想要做什麼。

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一年有什麼不敢浪費。

太多人不敢浪費一年卻浪費了一生,跟著大家的路看似安全但有比較好嗎?

台灣人好奇怪,太多大學生畢了業卻做著跟本科系完全不相關的工作,那麼讀大學是為什麼?

做父母的總是很難放手讓孩子擁有不一樣的視野去思考未來與人生。

這個世界在變,自己跟不上也不要擋人改變的路。

在我讀書的時候是沒有打工度假遊學這種事的,而現在的孩子跟世界接軌的平台很多。

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人如何不隨波逐流集體共識,他只會走他知道的路,可他不懂他走的路其實很窄。

一個很難改變的人在生活裡其實很惹人嫌。

所謂的解構就是解構自己思考上的窄路,讓空間進來,讓獨立進來,讓多元性進來。

再說一個小插曲。

有天小孩放學回家後很累了,累到頭都痛了,我便請她早早去休息。

家裡的長輩這時開始說「農村的小孩體力好,她小時候都要幫忙做農事,現在城市的小孩......」

(耳朵自動消音)

很難改變的人總是在訓練別人的忍耐力。

我開口:你知道現在的小孩需要學編程嗎?

(註:編程=程式編輯)

將來的社會是人工智能社會,以後懂程式編輯可能跟學英文一樣重要。

長輩的特色之一就是很難解構。

所以就算你放棄做自己,為了自己的人氣請不要放棄訓練思考上的解構與重建。

 

我沒有提到勇氣,是因為當你具備能力、也願意開放自己的觀念、

還能做到捨棄部分人性的時候,已經這麼優秀的你勇氣早已是個水到渠成的概念了。

你早就知道你能夠,還談什麼勇氣呢?

 

看完以上做自己的成本,惦惦斤兩之後,

此時安全感走出來拍拍你的肩說:「你看,做自己真的好難!」

安逸也跟在後面說:「那麼辛苦幹嘛!」

你不能再同意更多。

只是他們二個沒有說:「什麼東西都需要成本,當然也包括不做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費絲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